既能高大上也能接地气
其实智慧农业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并不是不接地气、价格贵得吓人。
以下几个智慧农业产品应用场景,或许有一个,你也在用……
1.农业云服务覆盖
通过互联网连接种植区内的传感器测量土壤中的盐分和水分、监控系统监测作物长势和病虫发生情况,控制后台可以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及时向种植户发布。
种植户也可以通过特定账号访问网站,实时观察了解作物的各项数据,从而实施管理措施和农事活动。
2.智能灌溉系统
农业灌溉用水利率不高的情况,在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存在。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农华牧研发的智能灌溉系统,能够通过传感器探测土壤中水分含量,根据不同作物的根系对水的吸收速度和需求量的不同,控制灌溉系统进行有效运作,从而达到自动节水、节能的目标。
3.智能大棚种植系统
智能大棚是设施农业中的高级类型,拥有信号采集系统、中心计算机、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综合环境控制系统。
采用先进管理技术,高品质果蔬生产、畜牧养殖、高新技术展示、农产品深加工、农业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农业新型模式,已广泛运用于农业企业生产中。
中农华牧大棚种植系统可以直接调节室内温、光、水、肥、气等诸多因素,可以实现全年高产、稳产,应用在精细蔬菜、花卉种植中经济效益好。
物联网+农业是现代农业大趋势
据调查,国外采用物联网相关技术,在温室生产中大量采用无线传感器管理、调控温度湿度、营养液供给以及pH值、EC值等,使设施蔬菜栽培条件达到最适宜的水平。
以色列等设施蔬菜平均年产量能达到每亩5万公斤,而我国设施蔬菜的产量仅为他们的1/4-1/3。在人力方面,国内设施蔬菜生产仍以人力为主,劳动强度大,温室年平均用时达每亩3600小时以上。人均管理面积仅相当于日本的1/5、西欧的1/50和美国的1/300,两者差距显而易见。
智慧农业不仅仅为农民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农田耕作模式,更有效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品质量,建立起一个高效高质的农业模式。所以说,智慧农业是中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大趋势。
智慧农业能够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彻底转变农业生产者、消费者观念和组织体系结构。智慧农业提高了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风险的应对能力,使弱势的传统农业摇身一变成为具有高效率的现代产业。
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所长吴文斌在接受专访时表示,虽然目前智慧农业的发展场景和应用案例很多,但离真正实现技术落地、解决产业痛点、体现数字经济价值还存在较大差距。
农业从传统到现代,最终会发展到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精准技术的智慧农业阶段,实现最佳的资源利用和最少的成本投入,达到农作物生产、运输和销售的智能化管理——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利用智慧农业做好当前的事情,保护好环境、杜绝污染,让智慧农业点亮城市与生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们还能依靠这个地球生活。